豬胰臟就是豬的胰腺,可能大家不太熟悉,但是豬胰臟的嘌呤含量高達825mg/100g,屬于超高嘌呤食物。當嘌呤代謝發(fā)生紊亂時,尿酸不隨尿液排出,而是被帶入血液中,形成高尿酸血癥,進而可能引發(fā)痛風、腎結石等疾病。因此豬胰臟盡量不要吃,尤其是痛風患者,應避免使用以免影響健康。
貽貝又叫海虹,是常見的一種海鮮貝類,每100克海虹中的嘌呤含量大概在414毫克,是十大高嘌呤肉類食物之一。貽貝含有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鉀元素、磷元素等多種營養(yǎng)成分,日常適當攝入可為機體補充所需營養(yǎng),為機體日?;顒犹峁┠芰浚蠖鄶等巳嚎梢允秤谩8吣蛩岷屯达L人群應避免吃海虹,以免導致不適癥狀加重。
動物肝是十大嘌呤最高的肉類之一,像鵝肝、雞肝、鴨肝、豬肝、羊肝、牛肝等,嘌呤含量都比較高。每100克鵝肝嘌呤含量高達377毫克,每100克雞肝嘌呤含量高達317毫克,每100克豬肝中的嘌呤含量在170毫克至275毫克之間。因此,動物肝雖然好吃又營養(yǎng)豐富,但是痛風患者需要避免攝入豬肝,以免影響身體。
沙丁魚中含有的營養(yǎng)元素較多,包括蛋白質、脂肪、鈣元素、維生素等,適當食用沙丁魚可以補充機體所需的部分營養(yǎng)物質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機體的抵抗力。但由于沙丁魚中的嘌呤含量較高,每100g沙丁魚中的嘌呤含量高達350mg,屬于高嘌呤食物。沙丁魚食用后會被機體中的酶分解為尿酸,不利于自身尿酸水平的控制。
鴨胗作為禽類的內臟之一,其嘌呤含量較高,每100克鴨胗的嘌呤含量高達316毫克,屬于高嘌呤食物。鴨胗不僅好吃,還含有豐富的鐵元素,對于補氣血有一定效果。但是攝入過多鴨胗可能會增加尿酸水平,加重病情。所以在吃鴨胗的時候也要特別謹慎,控制好攝入量。
鯖魚又名青花魚、油胴魚、藍鯖魚、日本鯖等,是一種常見的海鮮,也是十大高嘌呤肉類之一。每100克鯖魚中含有的嘌呤一般為298毫克左右,屬于高嘌呤食物,所以通常不能過量食用,以免引起痛風。此外,如果已經患上痛風,也需要忌食鯖魚,可能會因此導致痛風急性發(fā)作,出現患處關節(jié)紅腫、灼痛、活動受限等癥狀。
豬肥腸味道香醇,肥而不膩,是佐飯下菜的佳肴。豬肥腸富含蛋白質,還可以補充氨基酸、礦物質等。但是,每100克豬肥腸的嘌呤含量高達296毫克,屬于超高嘌呤食物。對于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朋友們來說,最好完全避免食用豬肥腸。而且肥腸還有高脂肪和高膽固醇的特點,高血壓、高血脂等患者應盡量避免多吃?。
金槍魚,又稱鮪魚、吞拿魚等,是一種高嘌呤的海鮮。金槍魚含有優(yōu)質蛋白、氨基酸等營養(yǎng)成分,但是金槍魚屬于高嘌呤食物,嘌呤含量通常會相對比較高,每100克金槍魚的嘌呤含量約250-300毫克。如果經常吃或吃太多,有可能會導致嘌呤升高,從而引起尿酸升高。因此在吃的時候要適量避免吃太多,如果本身就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患者,盡量不要吃,否則可能會加重痛風癥狀。
生蠔被譽為“海底牛奶”,是一種常見的海鮮,味道鮮美又營養(yǎng)豐富。不過,每100克生蠔的嘌呤含量相當高,大約在239毫克左右。對于需要控制嘌呤攝入的朋友們來說,吃生蠔一定要謹慎,吃多了可能會導致尿酸積累,不利于健康。不過一般人群適量吃生蠔是不錯的選擇,生蠔味美,還有低膽固醇、低脂肪的特點。
魷魚是常見的海產品,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微量元素等營養(yǎng)物質,適量食用魷魚一般可以緩解饑餓,為機體補充營養(yǎng),有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。但魷魚嘌呤含量相對較高,每100克魷魚的嘌呤含量高達226毫克,可能容易引起尿酸升高,因此需要控制嘌呤攝入量者,應注意避免大量食用魷魚等食物。
除了以上介紹的十大肉食嘌呤排行外,日常飲食中還有不少肉類食物的嘌呤含量也是比較高的,如鳳尾魚263mg/100g、鵝肉135mg/100g、豬肝170-220mg/100g、帶魚160mg/100g、小龍蝦174mg/100g、澳洲龍蝦163mg/100g等等。此外,常吃的牛羊肉、雞鴨肉、豬肉等,也屬于高嘌呤食物,應適量食用,需要控制嘌呤攝入的人群不能多吃。
研究聲明:十大肉類嘌呤含量排名,是CNPP小編以常見的禽畜肉類、海鮮肉食等的營養(yǎng)價值、嘌呤含量、口感、特點為研究依據,再結合互聯(lián)網其他相關排行榜/榜單進行綜合排行推薦,榜單僅供參考,如有疑問,歡迎在末尾評論/交流。榜單中數據僅供參考。